阳光正好,微风不燥。2024年11月5日中午,在射洪法院张扬法官的调解下,12岁的小女孩安安(化名)第一次牵上爸爸的手,笑脸盈盈的走进商场购置生活用品。这一天,对安安来说,已经等了12年。
离别之痛:父爱缺失的童年
2024年8月30日,射洪法院收到了一起特殊的抚养费纠纷案件,12岁的小女孩安安作为原告起诉黄先生,要求黄先生支付前期抚养费13.6万元,后期按2000元/月标准支付抚养费至安安年满十八周岁。
原来,安安的母亲刘女士与黄先生于2012年在上海相遇并坠入爱河,同居后不久,因家里反对,黄先生与刘女士分手并断了联系。然而,此时刘女士已经怀孕。几个月后,安安出生了。为了守护女儿纯真美好的童心,刘女士选择瞒着安安,告诉她爸爸在外打工。
随着安安逐渐长大,她对爸爸的思念愈发浓烈,每当她问起:“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见到我爸爸啊?”刘女士的心里都会一紧,感受到孩子对父亲纯真而炙热的渴望。在咨询当地法律援助律师后,刘女士以安安的名义向射洪法院提起了诉讼。
曲折寻亲路:法官的执着与坚持
“线上送达失败”“线下邮寄无人签收”,案件送达陷入僵局。“走,我们去黄先生的户籍地实地走访看看,必须穷尽办法找到人。”张法官立即动身前往黄先生的户籍地。据当地村书记介绍,黄先生确系村上村民,但多年未回过家,不知其下落和联系方式,不过,黄先生的父亲还在村里居住。安安的寻父之路有了一丝希望。
然而,因黄先生父亲再婚的事情,父子二人心存芥蒂,已断了联系。
寻亲之路,再次中断。“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如果找不到黄先生,如何确定双方的亲子关系,安安还要等多少年?”窗外雨滴轻拍,张法官在办公室陷入沉思……“诉讼中刘女士向法院申请了查封黄先生位于浙江杭州的一套房产,去跑一趟现场,一定要把人找到!”张法官暗下决心。
另一方面,在得知自己的房产因该案被查封后,黄先生主动联系上了法官。他表示确实和刘女士谈过恋爱,但分手时并不知道刘女士怀孕,提出要做亲子鉴定。
在医院走廊上,安安终于见到了那个她期盼已久的人。她按捺不住多年的思念,怯生生地喊了一声:“爸爸”。然而,黄先生却并未回应。安安渴望亲近的人仿佛触手可及,却又如此遥远。
柔性司法:以安安健康成长为出发点
一周后,检测结果显示,黄先生确系安安的父亲。根据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权利。此时,安安请求支付抚养费的法律障碍已经消除。张法官思考得更多的是如何消除双方亲情上的隔阂,让安安得到更多的关爱,健康成长。
庭审中,刘女士坚决要求黄先生一次性支付前期抚养费,后期抚养费按月支付。黄先生则表示,自己已再婚并育有两个子女,经济条件不允许。刘女士看到黄先生推托,更加气愤,双方争执不下。
对法官而言,挥毫落下一纸公正的判决固然不难,但要重拾那份陌生的父女情,却非笔墨所能及。安安内心深处所渴望的,绝非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支持,而是那份来自父亲深情且厚重的关爱。
休庭后的调解过程中,法官逐一与双方对话。“黄先生,刘女士忍受非议与偏见,勇敢地将安安带到这个世界,又把年幼多病的小安安养成如今的健康模样,这背后的艰辛难以想象。作为一位父亲,你应担起责任,弥补安安12年来缺失的父爱。”“安安妈妈,我敬佩您作为母亲的坚韧和伟大,但您也要想到,来自安安心底的对父爱的无尽渴望。父爱不可替代,让安安在父爱和母爱的双重光辉下快乐成长,才是最终目的。”慢慢的,双方不再那么剑拔弩张了。
圆满的结局:温情午餐和牵手的喜悦
不觉间,已是正午1点,张法官邀请安安一家共进午餐,希望能更进一步疏散黄先生和刘女士之间的过往阴霾,重启温情与理解。饭桌上,安安频频看向父亲,黄先生也不断给安安夹菜,安安渐渐绽放出了本属于她这个年纪的无忧无虑的笑容,刘女士在一旁默默抹泪。这份久违的亲情在饭桌上流淌。
午餐后,安安拉着爸爸的手走进了商场,那一刻,她仿佛拥有了全世界。也许是被法官的情感共鸣所打动,也许是被饭桌上的温情和父女二人牵手时安安溢于言表的喜悦所触动,黄先生和刘女士均做出让步,展现出不同以往的包容与理解。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黄先生一次性支付安安12岁前的抚养费和医疗费,共计11.5万元,此后按1500元/月的标准支付至安安年满18周岁为止。
同时,黄先生表示,今后会常和安安保持联系,时刻关心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进展,尽可能的去弥补安安所缺失的那份父爱。这场跨越了12年的漫长寻父之旅,最终在温馨的画面中圆满落幕,为这段特殊的亲情故事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