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我和我的乡村|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分享到:
作者:安亚 综合办  发布时间:2022-07-12 17:50:22 打印 字号: | |

       这里

       没有电视剧里

       威严的庭审和高大上的日常

       但这里有

       家长里短、人间烟火……

       这里离群众最近

       这里就是仁和人民法庭

       “菜鸟”初入职场

       如果时间能够倒回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农村长大的我可能不会想到自己未来工作地点仍然会回到农村,它将在磨砺我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带给我无限感动。

       2014年3月,初春,天气阴,灰沉沉的云团压在天空上,让人不自觉地提着心,紧张万分。这便是我上班的第一天,我早早来到了单位,一个人提着行李站在办公楼下等着同事把我带走。

       “小安,以后你就跟着我在法庭上班。”坐在警车上,听着庭长的话,我知道自己人生新的阶段将就此开启。看着车窗外蜿蜒的山间小道,感受着农村带给我的熟悉气息,我知道我将在这片土地上挥洒青春和汗水,这里也将见证我的成长,陪我一起体验未来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

       新身份、新环境给了我满满的新鲜感,但也充斥着未知和焦虑,没接触过的新工作、数量不少的新案件、听不懂当地方言,这些都让我焦灼不安,有时甚至夜不能寐。

       “菜鸟”升级记

       初到法庭,我没想到语言不通是我这一个初出茅庐的外省“菜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法官,我咨询个事,我在外边打工,老板一直没有给我钱我该怎么办?”看着面前站着的六十岁左右的老大爷,听着他那四川方言,我的第一感觉是懵的。“大爷,我是刚从外地过来上班的,你能不能说慢一点……”在沟通中,虽然交流不畅,但老大爷耐心倾听的表情,无不表现着对我的尊重和信任。结束后,听着老大爷一直不停地感谢,我心中感觉到充满着一股暖意。

       法庭案件虽小却繁杂,无论再小的案子都映照着群众对司法的期许,连接着群众对法院的信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绝非空谈。法庭工作的常态是,庭前调解,可能有一半的时间用于向当事人普法,基层法庭就是老百姓说理的地方,每一桩案子都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必须慎之又慎。

       我至今还记得在2020年,法庭受理的一起赡养纠纷案件。老人家生育有一子二女,本来一直有儿子赡养、女儿逢年过节看望,可因为儿子突然生病,庞大的医疗费导致他无法独立赡养老人,可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一老旧思想,致使子女之间无法就老人赡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随即,我们决定在当地村委会开展一次巡回审判,判后进行普法宣传。仍记得自己准备好宣传稿子时的信心满满,认为宣传内容已经涵盖了常见问题,也具备很强的实用性。然而,刚刚开始宣讲,下面的窃窃私语,如一桶冷水泼在头上。我紧张地抬头一看,大家都在自顾自地聊天,并没有听我的讲解,我顿时明白了自己宣传稿件内容虽然没问题,但是台下的老人们却不一定听得懂,于是我立马将内容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并结合之前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进行讲解。

       虽然现在仍感觉那次宣讲很失败,但当时旁听群众热烈的掌声和之后的积极发言咨询,让我倍感鼓励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知识的渴望与需求。

       “菜鸟”学会听你说

       在接待当事人或者调解时,经常听到这句话:“法官,你听我说……”听他说,也许会耗掉你十几分钟,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也许一上午安排的两个调解案子就要排不开时间了,吃不上午饭。时间很宝贵,每天在繁杂的事务中来回穿梭,脑子里惦念着没有邮寄完的传票,要落实的送达地址,催促几天的案款是否到账,写了一半的判决书,需要校对的文书……

       那……就不听了吗?我想平等、耐心地对待当事人是尊重和信任的开始。

       今年上半年,庭里受理的一起离婚案件,本以为只是一起普通简单的案件,然而周末胥勋成庭长接到了一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让我们感觉到案件的棘手……

原来是原告代理人发来信息告知我们,被告在收到法院文书后,曾因想不开而服毒自杀。

收到该条信息后,胥庭长立即将案情汇报给分管领导,并带领我们连夜到被告家中走访了解情况。

       “轻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人活着才是希望。”

       “法官,你听我说,我们之间虽然有矛盾,但我不愿意离婚……”

       之后,胥庭长带着我多次利用下班时间走访慰问被告,了解被告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负担,和社区一起解决当事人的实际生活困难。最终决定通过采取延期开庭审理,发放离婚冷静期告知书的方式,缓和矛盾冲突,稳定住了被告的情绪,案件得以妥善处理。

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案件背后是法官们默默地辛苦付出,智慧的博弈,案结事了才是我们追求的。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听他们诉说只是一瞬间,坚持却是一生。

       “法官,你听我说……”

       “好的,你说,我在听……”

       法官不能办人情案,但案件要办出人情味!

       一晃之间,我在乡镇法庭已待了八年,最大感触就是:调解,是一种为民情怀;倾听,是一种修养和善良;说理,是一种能力和责任;用法律阐释原则,用情理穿透人心,你的付出,当事人看得见、体会的到,当事人从抵触到配合就是我们满满地收获。

       法庭人,从来不是孤独的前行者,我们的事业是一群人的共同奔跑。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把平凡的案件办好,就是不平凡,它在带给我深深感动的同时,也让我看到身上责任和重担。为此,我将乘风破浪,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