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被法院干警感动,感动于干警司法为民的情怀与实践,感动于法与情的深度交融……但最让我感动的是全省法院系统浓厚的学术调研氛围。法院干警沉浸办案、教育子女、赡养老人,忙碌于各种工作角色和社会角色,不禁让人思考是何种力量促使他们在理性思辨的法学世界中进行孜孜不倦的求索,是何种精神促使他们俯首纷繁厚重的卷宗依然冷静观察、理性分析、精邃思考……我想,大抵是因为法律人特有的法治信仰和职业追求促使他们在法律世界中以学术研究的方法克服内在偏见、理性探寻法理、提升专业水平。
“案结事了”已经达到比较理想的办案目的,我们为什么提倡学术调研?之所以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研究法律,把自己沉浸在法律世界中,用强有力的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因为我们最终执着于“努力使人们看见那些仅因其一目了然而不为所见的东西。”读近年全国法院学术论文获奖论文集,法院干警能为“解决后续精英法官的来源问题”提出“员额法官分段、多元养成机制”,为解决法官群体的“职业倦怠”现象提出“以人、案、时构建员额制下法官工作饱和度”,为“科技在司法领域深度应用对审判管理既有模式冲击引发的变革需求”提出“智慧法院视野下的审判管理流程再造”,从“被害人地位反差”案例提出“被害人加入博弈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地位构建”……这些作者都是基于一线司法实践经验、法学理论敏感性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而达到的理论皈依。即使数年后回望,很多学术调研观点仍能在历史观理性塑造下保持耀眼的智慧光芒,让读者感受到学术调研不仅仅是一种实践经验的提炼升华,还可能是一种理论观点的付诸实践。当然,这点体会并非单纯对获奖论文的褒奖。“诗骨”陈子昂诗曰“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我们对每一篇学术调研论文都持一以贯之的开放态度。
提倡学术调研的目的之一是涵养法律文化,追求以法学学术研究的态度将法律文化作为法院干警的一套内在思维方式和外在行为规范。我们总是期望更多干警积极参与法学学术调研,将学术调研作为法院人的一种基本技能。近年来,射洪法院构建学术交流中心,成立学术调研兴趣小组,建立学术研究导师制,开拓学术思路;倡导法官主动梳理审判实务中的疑难复杂问题,形成学术调研灵感思路,对倾向性选题提出研究建议,提高学术思维深度;以丰富的学术交流形式将学术调研作为一种法学情怀贯穿于审判工作始终。
有幸承办《四川审判》“悠悠子昂杯”2021年征文活动,让更多的学术调研灵感汇集成为遂宁两级法院2021年学术调研工作的新期待。我们坚信,在省高院的有力指导下,在全省各兄弟法院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下,2021年的征文活动将不止是优秀学术调研论文的一次汇集,更将是学术调研火花的一场绚丽绽放。“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我们以最真挚的求贤求学求知态度,诚邀全省法院学术调研同仁共聚“依山傍水、湖嵌城心”的遂宁,同聚“半城山水半城诗”的子昂故里,共同纵横法学经纬,涵养学术情怀。
(发表于《四川审判》)
党组书记、院长 庞翠蓉